德国不来梅历史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3-11-09    浏览[]次

  德国不来梅历史不来梅公元1世纪到8世纪之间,威悉河沿岸逐渐形成村落,这些村落建在一条长长的防洪水的沙丘带上,同时又接近浅滩,便于交通。782年,不来梅第一次出现在书面记载中,当时正是北欧基督教化时期。787年,查理大帝建立不来梅主教区。789哈德主教首次修建大教堂,并以耶稣门徒圣彼得的名字命名(St.-Petri),圣彼得的标志——钥匙——成为不来梅的徽章。由于沿威悉河岸的地理位置,不来梅很早就成为重要的转运地,特别以在沿海及主要河流上用船只经商的弗里斯兰商人为主。教区的建立提高了不来梅的商业贸易地位,许多农民弃农经商,在此落户。不来梅845原来的木制大教堂大被毁,大主教安斯噶重建石制大教堂。888Carinthia)颁给修道院所属教堂开市权。965奥托一世皇帝颁给大主教Adaldag开市权。1043年-1072在大主教阿达伯特领导下第一次经济起飞。1076阿当冯不来梅完成了他关于汉堡大主教的历史编撰,其中还提到了维京人发现美洲一事。1186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皇帝书面确认第一部民法。1260成为汉萨成员1285不来梅第一次退出汉萨同盟(约70年)。这是来自于不来梅的原因,不来梅不愿意放弃因德意志不来梅民族扩张到东海地区所形成的商业优势。不来梅的财富对东西贸易并没有像对自11世纪起就繁荣起来的南北贸易。(与挪威,英国和荷兰北部,还有和威泽河的内陆地区,萨克森和部分威斯特这次退出是由于不来梅与东海城市矛盾纷争引起的。不来梅的商人不同意遵守由温德城市在魏玛通过的,封锁挪威的决建起城墙。13世纪不来梅从大主教获得独立。1358不来梅市成为汉萨同盟之一。1427不来梅退出汉萨同盟1500不来梅成为下萨克森Reichskreis的一部分。1533104人起义1563不来梅第三次退出汉莎同盟。不来梅1619开始建设港口设施1646对瑞典30年战争结束后,不来梅被宣布为自由的直与美国开展跨大西洋贸易。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在任的市长JohannSmidt维护不来梅在德意志联邦中的独立性。1811被法国占领(拿破仑)。并入法国版图(名称“Bouches-du-Weser”)。1814法国占领时期结束。1815通过维也纳会议,不来梅获得自治权,也同时成为德意志联邦的一部分。1827因为威泽河当时有被泥沙淤塞之虞,所以在威泽河出海口建设了不来梅哈芬。人口的迁移后来逐不来梅渐增多,最终在不来梅国(Staat)内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1831大教堂西面的“唾石”,是不来梅最后一次公开行刑的遗址。在那次公开行刑上,下毒杀人犯盖舍高特菲(GescheGottfried)被处决,她共犯有15宗谋杀,以及15宗试图未遂的案件。直至今天,不来梅人仍然会在这块石头上吐口水,以示鄙不来梅艺术馆开放。1866不来梅成为北德意志邦联成员。1871不来梅,同时在联邦参议员有一席位。1888不来梅加入德国关税同盟;第一个自由港开放。不来梅1920建设飞机场1928不来梅哈芬哥伦布码头落成,成为超过700万移往美国的旅客之门(参看外部链接:(不来梅乘客列表19201939))1945不来梅成为美占区,“美国飞地”(“AmerikanischeExklave旧的号码牌,直到1956),2004年老市政厅和不来梅的标志罗兰石像申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